华体会hth·(体育)|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草木葱茏
一个地方的植被就是这个地方所有植物群落的组合,气候和地貌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一地植被的主要因素。河北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各地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植被。河北有哪些原生植被?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哪些植物又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落地生根?主导这种变迁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而人类与植被的互动,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来自自然“生态活化石”稀树草原丰宁永太兴稀树草原李杰摄2018年8月7日,御道口牧场。
沿着山间小路,从塞罕坝百万亩林海中一路蜿蜒向西南,跃出森林边界的一刻,视野豁然开朗。蓝色天空与绿色草原相接,天地交界线上,偶尔有几株樟子松、桦树突兀而立。近处,草原上点缀五光十色的野花:蓝色的是蓝盆花、滨紫草;红色的是地榆、胭脂花;亮黄色的是金针、毛茛;白色的是升麻、柳叶蒿;沙参、箭报春呈现紫色;手参和酸模叶蓼露出粉红……这是河北独特的“稀树草原+五花草甸”景观。
每年八九月间,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赶赴这里,饱览一年中最好的景色。而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许中旗教授看来,在河北有人类活动之初,河北北部林草交错带上,都是这种森林草原景观。从一定意义上说,稀树草原可以说是早期河北大部分地区的“生态活化石”。
通常,稀树草原生长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区。这一专有名词的概念来源于航海世纪的西班牙商人对美洲南部草原的描述。
热带稀树草原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最为常见。但稀树草原的外貌特征可以用“高草稀树”来概括。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
从这个特征上看,如今河北北部位于林草分界线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类似的独特景观。这种景观的成因,主要在于气候。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农牧科崔志炜告诉记者,御道口地处冀北山地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带。这种两个地带间的群落交错区,或称生态过渡带的独特区位,使其无法形成一种较均匀的植被类型,而是落叶林和草甸草原的大型镶嵌体。
非洲等地稀树草原形成,主要是炎热、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自然演化而来。而河北稀树草原景观的成因,大部分是由原始森林植被退化而成。“河北在历史上曾是森林繁茂、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富庶之地。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玉忠说,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全新世,河北省的平原、山区、北部坝上高原和沿海地带到处遍布着原始森林。直到商周时期,河北平原与山地一样密布着原始森林,低湿洼地和沼泽湖泊、洼淀周围,生长着喜湿乔木和灌木。
人类活动是河北原始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关于河北原始森林的变迁,有两个关键时间点。
”王玉忠说。战国末期,农垦、修筑、战乱等加速了平原原始森林的消亡,此时河北省平原的原始森林已基本被砍光,剩下的林子大部分是砍伐后萌生的天然次生林。太行山、燕山及恒山山区的原始森林破坏得更晚一些。
但到明末,也被砍伐殆尽,幸存的林子,也多为天然次生林。驼梁落叶松林驼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2019年6月11日,平山,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太行山中段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许中旗曾多次来这里考察。
他关注的,是驼梁保存完好的落叶松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
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活的植物“遗迹”。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曾经历过人进林退。王玉忠举例说,元代对河北山区森林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元大都建完后,从各地迁入人口10万户,仅大都内人口烧饭、取暖等生活用燃料,每年就消耗木材50万立方米。这些木材都是取自河北山区的森林。
在人与森林几千年的互动中,尽管朴素的生态理念偶有发展,但原始森林从减少到最终消失,原始树种种类从减少到部分灭绝始终是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封山育林又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林。
”王玉忠表示,正是对河北原始森林植被分布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植被分布规律和植被种类等基本信息,为后来的造林工作明确了基本方向。中国植被的过渡带紫点杓兰李国权摄八百里太行到涉县,更加奇绝险峻。深山裂谷,人迹罕至,也让一些神奇的植物密码得以保留。
2018年8月,涉县。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河北省第16小组,在涉县太行山上野外考察时,从岩石裂缝里,注意到一丛其貌不扬的小花。
大概是峭壁上营养汲取实在困难,这种小花绿色、带裂纹的叶片偶有枯萎,五瓣白色花瓣中间,簇拥黄色花蕊。这,是太行山地区的独有物种太行花。
太行花,因是我国太行山地区的独有物种而得名,是世界濒危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队员们不由得激动起来,因为这也是在河北境内首次发现大面积太行花群落。群落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植株上万棵。这次普查小组组长付正良介绍说,太行花为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分布范围狭窄,仅存于太行山局部地区海拔1000至1300米疏林或悬崖峭壁缝隙中。
“大面积太行花群落的发现,对河北太行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样的新群落甚至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意味着即便是在科学如此昌明的现代,物种的多样性也无法被人类全部窥得。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建成教授,从事植物学专业研究30多年来,专注于植物分类学、苔藓植物生物学、植物区系地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领域。
“河北分布有一些特有植物,如小五台紫堇、雾灵柴胡、缘毛太行花等。但与云贵、川陕等地比起来,河北植物种类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从全国角度来看,河北植物种类数量居中上位置。”赵建成教授介绍说,省内的植物区系组成中温带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分布的较大的科如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等。
这些植物起源古老。在裸子植物演进的鼎盛时期、被子植物发育初期,河北地区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又地处温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为种子植物的发育和分布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更为显著的是,河北植物区系成分带有鲜明的过渡性特点:因为地貌种类的多样,河北植物区系组成拥有很多跨气候带、跨地域区系的特征。
赵建成教授说,中国种子植物共有930个温带属性的属,70%的属在河北有分布。温带属中的许多木本属是构成河北省森林植被景观的重要成分,如槭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栎属及胡桃属等。其他如古热带成分、泛热带成分也延伸或经过这里,使河北植物区系保留某些热带性质的痕迹,如酸枣、荆条、柿等。
柿树大概是最能体现“硕果累累”一词意义的果树。2018年10月,保定市满城区神星镇柿子沟。进入深秋,正是柿子盛果期,树叶掉落,红彤彤的磨盘柿挂满枝头,成为绝对的主角。这里生产的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
整个柿子沟全长18公里,柿树16万株,年产量1.5万吨,约占全区柿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从物种迁徙的时间尺度角度来看,柿树的“老家”却并不在这里。赵建成教授介绍,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原产长江流域,个小且味涩。
复杂多样的河北地质地貌以及现代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为不同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迁移和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不仅仅是柿树,不少河北人司空见惯的植物,实际上都是通过漫长的物种迁移逐渐扎根河北。在河北北部坝上高原及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就保留了较多来自西伯利亚的植物物种,且多属分布区的最南界——白扦、舞鹤草、圆叶鹿蹄草等都是南下的“北方来客”。而一批具有热带亲缘的种类,则从西南或华南向东北扩散,途经河北地区或以此为北界——金露梅和迎红杜鹃,从云南、四川经黄土高原到达河北山区,薄皮木属则由喜马拉雅而来,其他种类如构树、臭檀、毛黄栌、臭椿也多从西南和华南北延到达此地。
千百年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植物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渐渐适应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原生植物一道,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系统。2018年7月,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家坪管理区。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一学生,正在这里进行实习考察。赵建成教授几乎每年都要带领学生来小五台山几次,因为这里位于华北植物区系的中心地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06科486属1350种,约占河北全省总数的50%。
这里不仅有华北植物区系的代表植物,而且还有东北和华中植物区系的植物以及一些具有热带亲缘的植物。这里也是华北保存自然植被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河北山地地貌类型齐全,冀北高原、冀北燕山及冀西太行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等自然单元,都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暖温带地带性植被特征及垂直分布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在小五台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科科长张爱军介绍,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明显,形成典型的垂直分布带谱。其植被类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可划分为七个垂直分布带:最底层,海拔1200—1400米的低山梁顶、阴坡和阳坡山麓,是原始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灌草丛及农田。
海拔1200—1600米之间的阴坡、山梁和半阳坡,是落叶阔叶林带被破坏后,人工栽培形成的暖温性常绿针叶林带,以油松为主。海拔1300—1700米山地的阴坡是阔叶林带。
建群种为白桦,其间零星分布有云杉。针阔混交林带,在山地阴坡的宽度较窄,界于1700—2000米之间,而在阳坡则分布于1400—2000米的海拔范围内。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臭冷杉、白桦以及辽东栎等。
2018年7月26日,记者随同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山队伍,由涿鹿县山涧口村出发,探访小五台山。小五台的奇崛之处在于,刚刚从村庄和农田中穿过,陡立的山体旋即出现在眼前。盛夏,山前平原上的农田里作物正茂盛。
农田与山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着低矮灌木和人工种植的油松。沿着溪水盘旋而上的防火公路,汽车一头钻进茂密的白桦林。乘车蜿蜒攀升,路旁可见白桦、栎树、冷杉,公路到此而止,巡山队下车步行。
盛夏的溽热被抛在身后,高大乔木带来的树荫辅之以阵阵山风,甚感清爽。行至海拔2000米左右,白桦和栎树等阔叶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华北落叶松、云杉。到了这一阶段,由于山体剧烈抬升和强烈切割,小五台多数山坡坡度在35-70度左右。陡坡难以储存更多水分,植被已经基本以针叶林为主。
海拔2100米左右,跃出针叶林,这里是草甸带与森林带之间的过渡区。偶尔见到一两棵硕桦,更多的是混生的灌木类密齿柳、蔷薇等。
地榆、乌头、蒿草等草甸植物越来越多,这是小五台植被的第六带,亚高山灌草丛带,宽度150—350米左右。手脚并用爬到海拔2500米左右,小五台最美的秘境才展露眼前。
从灌木林中钻出来,一个完整的“台”地势突然平缓。各种高大树木消失不见,只有开着五光十色的花草覆盖脚下。
风吹过草甸,如绿色波浪。位于小五台山垂直带谱的最高部,阳坡2100米以上,阴坡2500米以上是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带。
这个区域的绝对优势植物种类为草本植物,其特点是随着海拔的增高,植株逐渐矮化,在顶峰部位以莎草科的高山蒿草、矮草和云间地杨梅等为优势种。张爱军介绍说,相对来说,小五台地区降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影响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还在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山体自下而上气候差别较大,具有四季同时垂直分布现象。
古树新苗:变化中的原生树种塞北林场记者田明摄2019年4月,迁安市蔡园镇马官营村村委会大院。蔡园派出所副所长杨艳秋拉着两个因琐事起了争执的村民,并肩坐到了院子中间的银杏树下。一场春雨刚过,2000多岁的银杏古树在蓝天的映照下,更加郁郁葱葱。
坐在银杏的树荫之下,刚刚还争吵得面红耳赤的村民们不由得沉默了。“我们派出所在马官营村有个特殊的警民连心站,就是这个古树,每逢马官营村村民有什么纠纷或者我们有什么回访工作等,都不在办公室里,总习惯把双方当事人招呼到树下来解决。
”杨艳秋说,“说也奇怪,人们来到这棵古树下,往往前一秒还剑拔弩张,下一秒就偃旗息鼓了。我们所里的人都说这树是和睦树、‘警民连心树’。
”这棵银杏古树高26米、树冠半径15米。1983年河北省地质考古队测定树龄约2400年至2600年,大概成树于春秋时期。
马官营村的村民并不清楚2600年对于一株树木而言在植物学上的意义,但古树不言,在这位跨越千年的“老者”庇护下,任何争吵却都显得苍白无力。当地人曾注意到,每年霜降这一天,太阳一出,满树的叶子如果一天之内全部落光,来年必定风调雨顺;如果落叶断断续续,几天也落不完,则往往预示着来年的年景不好。另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是,这株雌树附近几十公里内无银杏雄株。
当地村民相信此树是由遵化禅林寺雄树授粉,距离此地直线距离50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轻易洞穿空间与时间。每株古树都是自然与人文历史的丰富载体,它们也是解读河北原生植物的密码本。
漫长的岁月,绝非宁静地周而复始,饱经了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水火虫病、地史变迁等等磨难的洗礼,众多的同类同龄树木被淘汰,留下了这批健在的长寿者——它们是绝对的优种。2019年3月,石家庄市植物园科研所所长胡文芳及“古树名木基因库”项目团队,前往赞皇县、井陉县等地进行2019年春季古树基因采集工作。此次古树基因采集共涉及赞皇县、井陉县、桥西区、矿区等两县两区的10株千年古树,树种有古槐和侧柏。2016年我省联合北京、天津古树名木保护主管部门成立了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签署了《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5月,京津冀古树名木基因库保护基地在石家庄市植物园建立。借鉴北京、天津在古树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河北由此开始采集培育自己的重要古树基因标本。
两年来,已完成省内45株千年以上的古树基因采集,其中每株古树培育了20棵左右基因苗。如今,河北省古树名木基因保护圃设在“石家庄市植物园科研所”,主要采用嫁接、扦插、组培等手段繁殖古树后代,从而保留它们的活体基因。“用新的生命体方式延长古树生命力,让古树能起到史书、传记、碑文、传说一样的记录功能。
”胡文芳介绍,经过两年的嫁接、扦插与管护工作,已有部分植株具备展示条件。“我们计划于2019年底在植物园内建成初具规模的古树基因展示园,届时,人们将可以在植物园中,一睹千年前古树强大基因释放的生命力。”每一株古树都是一座值得研究的种质基因库,大自然的变化,水文地质的变迁,天文地理突变,树木生理、生态、群落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都可以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寻找到历史的表达。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目前入库保护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共计165391株。树种包括34科、66属、127种,以松科、柏科、蔷薇科、榆科、豆科、杨柳科等树种居多。化石、古树及人类文献记载,为我们画出一幅河北原生树种的基本图谱。
在全新世河北植物最繁盛期,平原的树种以栎属、榆属树种为主,兼有北亚热带的喜暖科属的栗、漆、樟等树种;山区以松属、云杉属为主。到了人类互动开始频繁的商周时期,河北的气候发生了波动,随着气候的变化,一些喜温的热带树种如罗汉松、铁杉、柳杉等南移,数量相对减少或消失。平原上生长的主要有松、柏、栎、榆、椴、桦、柿、核桃、杨、柳等属的乔灌木。
太行山南段生长的主要有槲树、栗、楸、槐、松柏等高大乔木,还有少量银杏分布。太行山北段生长的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落叶松、栎属、榆属、杨柳等。冀西北山地以槲树、栎属、椴树等乔灌木为主。
燕山山地主要树种是松属、栎属,在浅山丘陵区有枣、栗、榛等经济树种。此后数千年时间里,一些新的树种从外地迁徙或被引进,但这些古老的原生树种一直生生不息。“原生树种是个变化的概念。比如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工栽植的影响,自然生长的杨、柳、榆、槐、椿等逐渐变成人工栽植的树种。
原始森林的消失,让这些树种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王玉忠介绍,对于大多数河北人来说,现在一提到河北的原生树种,大家想到的自然是身边见得最多的这几个树种。金叶榆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黄印冉摄2018年春,北到吉林、南到广东,东到浙江、西到新疆,城市里的一排排景观榆树渐次萌发。人们惊异地发现,本该绿意盎然的新叶,竟然泛着淡淡的金黄,这些树生病了吗?“金色恰好是它的名片——这种树叫中华金叶榆。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绿化研究所所长黄印冉是该树的培育者,被业界誉为“金叶榆之父”。当下,如果说要举一种能够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代表河北的树种,那非金叶榆莫属。榆树是河北平原地区的古老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
种种优势,让榆树成为城市绿化、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树种。1998年,黄印冉在辛集老家承包了几十亩地,在父亲的协助下,种下了数万株细皮榆、抗虫榆、密枝榆进行育苗——在选择抗虫榆为母本、密枝榆和细皮榆做父本的前提下,黄印冉的本意是培育抗虫、生长快的新品种。2000年7月的一天,黄印冉接到父亲电话,说在地里发现一株小苗,叶子全黄。
黄印冉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小苗子并不寻常,“经过嫁接和筛选,是有可能培育出彩色树种的。”黄印冉对这棵幼苗抱有希望,又不敢希望太大。
此前,几万株榆苗里也发现几棵呈现其他颜色的幼苗,树叶呈现粉色、红色、白色、黄边等等,但都“夭折”了。“要么长着长着,颜色几个月后变绿了,要么树苗不抗晒,没长大就晒死了。”林业领域培育一种新品种,要实现三个目标: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俗说,这棵“小黄苗”要想脱颖而出,变身成新树种,首先黄色是独特的、以前没有的,其次是它的黄色不会变还能在下一代继续保持,再次就是后代的黄色没有差异。这棵幼苗能不能符合这三个条件,需要时间检验。2001年开春,备受呵护的黄叶子小苗长大一点了。
黄印冉剪了十几段它的枝条,在其他榆树上进行嫁接,并密切观察嫁接后的树苗发芽情况。“一个来月后,就看见有黄芽冒出来了。
”等第一批嫁接的树都长出新芽,黄色越发明显。黄印冉终于判定,榆树新品种问世了。2005年,中华金叶榆拿到了中国植物新品种权,并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这意味着,金叶榆可以进入市场推广阶段了。
北上南下,黄印冉从2005年开始推广金叶榆,14年过去了,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一万多个乡镇,都种上了黄灿灿的金叶榆。如今,金叶榆成了从事苗木行业千百万农民的“摇钱树”,更成为河北林木的一张新名片。黄印冉告诉记者,事实上,中华金叶榆是白榆的一个变种。
目前,黄印冉和团队对金叶榆的研究仍在继续,除了继续开发新树种的景观功能之外,还在进行全世界首个白榆基因学研究,目前基因测序已经完成准备工作。“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于,她可以让一些古老的物种仍具备变化的可能。”●利用自然最好的板栗迁西县三屯营镇侯庄村农民在收获板栗记者杨世尧摄2018年2月17日,日本东京。
利用春节假期去日本旅游的承德人刘明伟,在新宿街头被一家“甘栗太郎”售卖店吸引。招牌上,“甘栗”“天津”几个汉字格外显眼。随行领队告诉刘明伟,此时在日本备受欢迎的“天津甘栗”,其实大部分来自于承德。
刘明伟暗自算了算,一包700克的糖炒栗子,标价2000多日元,折合人民币100多元一斤。“没想到我们山里的小板栗,在这成了金豆豆。”每年,产自中国河北燕山地带几个板栗主产区的栗子,刚一收获就会受到日本客商抢购——比起日本本土有名的“丹波栗”,来自承德、唐山一带的板栗更加软糯香甜,被追求“秋之味”的日本人奉为上品。
7个月后,2018年9月中旬,东京向西2000公里外,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上院村,一场隆重的收获正在进行。村民袁瑞阳全家出动,上至60多岁的父母,下至正在放短假的12岁的孩子——他们要抓紧收取自家山场里十几棵栗子树上的板栗。
农耕出现之前,人们获取自然的馈赠,主要靠采集、猎取、捕捞。早在商周时期,山林间的栗子树,就是先民采集的重要果实。《吕氏春秋》有“国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的记载。
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宽城板栗栽培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板栗古树,全县百年以上板栗古树达10万余株。
在碾子峪镇大屯乡的“中国板栗之王”,据考定植于公元1303年(元大德七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年栗树植株高大,树干常见二三十米,树冠宽大,挂果分散,机械化采摘栗子的路子并不适用。千百年来,人们靠手脚攀爬加工具的人工方式采集果实。
在袁瑞阳家的山场上,44岁的袁瑞阳瘦而精干,他熟练地爬上栗树枝丫,直取树冠高处的栗苞。板栗果实被栗苞包裹,栗苞表皮生满尖刺,成熟后栗苞开裂,每个栗苞里一般包裹三个栗果。成熟的板栗会自己从栗苞中脱落而出,但自然下树的栗子容易腐烂,村民往往会提前收取。而且脱出栗子的栗苞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柴火。
木棍敲击下,带着尖刺的栗苞纷纷坠落。落地后的栗苞被收集起来,手工剥出褐红色的板栗。
正常年景,一棵成年板栗树,可以产出几十公斤的板栗。这对于冀北山区的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板栗是适应气候土壤条件范围颇广的树种。但在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其生长发育、结实的丰欠、品种的优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河北,拥有中国最好吃的板栗。
板栗是河北的原生树种,又分为燕山和太行山板栗。对应到具体县区中,燕山板栗即遵化、兴隆、迁西、宽城、青龙板栗。太行山板栗即邢台板栗。
而在板栗行业中,燕山板栗品质似更胜一筹。这是众多炒商、批发商综合了甜度、香味、糯性、耐储度、坏粒率等多个标准得出的结论。
然而,燕山板栗中,为什么“迁西板栗”更加出名呢?“迁西板栗以‘燕山早丰’这个品种为主,品质也极好,更适合糖炒,因此更受国内糖炒商家的青睐,品牌知名度也更高。”宽城满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果树站副站长商贺利说,相比之下,宽城板栗成熟期要比迁西晚十天左右。品种以“大板红”“燕金”“燕宽”等为主。这些品种因耐腐性更好,糖分和其他营养物质含量更高,比较适合深加工和出口。
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分属唐山和承德两市,可另一方面,迁西与宽城同处于燕山东段,长城两侧——在内行人眼里,两地板栗品质相差其实不大。商贺利说,两地均铁矿资源丰富,板栗的分布与铁矿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重合,含铁丰富的土壤更适合板栗生长;另外,从地理条件来看,宽城地处长城以北、燕山东段的深山区,与其他的板栗产地相比,气候更为寒凉,昼夜温差也更大,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2019年6月10日,商贺利带着技术员在几个板栗主产乡镇,指导果农对栗树进行夏剪。
这是确保今年九月份板栗丰收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嫁接的栗树,要对枝条进行松绑、除萌和防风作业。而对于成龄果树,要根据轮替更新技术要点,对过密的新梢进行修剪。靠山吃山。
如今,人们开始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向山野谋求更大的收益。宽城满族自治县塌山乡北场村,川、沟、坡上到处都是成片的板栗树,每棵板栗树下都有一排用遮阴网盖着的小棚子,轻轻揭开,一朵朵硕大的栗蘑便呈现在眼前。“这是一种循环种养新模式:青草回填积肥、山场散养柴鸡、树下套种栗蘑。
”栗农孟昭华说,这种新模式,是在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专家指导下探索成功的。“没想到这树下空间也是宝,一亩地就能增收5000多元。”孟昭华说,“靠山吃山,新的模式,让我们把板栗这棵‘摇钱树’,变成了可以覆盖林果养殖的‘聚宝盆’。”靠山吃山的“2.0版本”铃兰李国权摄时光退回1939年,涉县。
此时,在太行深处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疾病,而由于封锁严密,治疗这些疾病的奎宁等药物却很难弄进根据地来。病号一天一天在增多,严重地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怎么办?时任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根据涉县中草药资源的分布情况,想到了柴胡。他带领广大医务人员上山采集这种可以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草药,采回清洗后熬汤给病号服用,居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为了方便服用和携带,制药厂的科研人员又设法将其制成柴胡膏,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膏剂的疗效并不好。
1940年,钱信忠建议将柴胡进行蒸馏提取制成针剂。柴胡注射液的研制工作就此展开。
要制造针剂,首先要提取挥发油。由于当时没有专用的蒸馏设备,负责试制的大学生李昕经多次试验,先用白铁皮焊成水蒸气装置,把蒸汽通到放有柴胡的罐中,再连接焊接的冷却器装置收集蒸馏液。开始蒸出的柴胡液是浑浊的,上面漂浮着一层油,之后经第二次蒸馏,终于蒸出了透明的柴胡液体。
经过多次试验后,成品终于试制出来了。科研人员先在自己的身体上做了试验,随后又在职工和医院内扩大临床观察,最终证明该药治疗疟疾及一般热病镇痛退热效果显著。
至此,在中医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供肌肉注射的第一支中药注射液终于研制出来,并命名为“瀑澄利尔”。柴胡注射液的创制成功,打破了中药无注射剂的历史。如今,在第一只柴胡注射液的诞生地涉县,柴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县农牧局副局长、中药材产业创新团队邯郸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贺献林介绍说,涉县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高峰多,沟谷纵横,地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上,兼有平原与山地资源优势与特色,气候条件适合上百种中药材生长——柴胡历史上即是涉县的道地药材。
丰宁林场原始森林冬季景观李国权摄目前涉县柴胡种植已达8.7万亩,随着良种繁育、产地加工、交易市场、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涉县柴胡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时至今日,人们已不满足于山林直接捧出的果实,力图将传统的“靠山吃山”升级到“更高的版本”。2019年5月15日,兴隆县经济开发区。
承德瑞泰食品公司新建厂房里,全自动化生产线不断吞吐鲜果。这里生产的“山楂+苹果”“山楂+桑葚”等“干果+蜜饯”的复合产品,下线第二天便能进入天津各大商超。“这些复合型食品,只是在传统食品基础上的再提升,最核心的秘密其实在这里。
”承德瑞泰食品公司董事长张学军指着一条全封闭生产线告诉记者,“我们从山楂中提取黄烷醇、膳食纤维,这是国内首家。”山楂又称“山里红”“果子药”,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山楂“皮赤肉红黄,故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现代研究证明,山楂含有解脂酶、配糖体、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增强心肌等功效,属食药同源果品。兴隆山楂久负盛名,却也曾命途多舛。
2019年5月,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石庙子村,南山上的山楂花正艳。和山楂打了30多年交道的村民于长国,见证了小红果的大变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玉米一毛多一斤,山楂一块多。
”彼时,农田山地改山楂园,在当地蔚然成风。“主要用来做罐头,10亩地,每亩能收四五千斤,能卖五六千。”老于笑着回忆,自己很快成了“万元户”。
可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罐头市场低迷,山楂价格急速下降。“往年山楂一车一车拉到天津,不愁卖,但那两年,卖到一毛一斤,都没人要。”红果成了“闹心果”,不少农户砍了树,种起了玉米。山楂产业,面临升级。
“兴隆山楂产业,强科技是关键,食品医药加工是方向。”河北(承德)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静表示,2016年后,兴隆相继成立了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楂“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省(承德)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了一支国内外一流的多单位联合、多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山楂研发团队。“通过和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我们开展了山楂多糖提取对抗癌新抑制作用、山楂特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十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山楂核馏油提取物已获得批复,蔷薇红液抗菌液‘洁肤安’进入批量生产销售阶段。
”张学军说,科技平台的搭建,让山楂从果皮、果肉到果核浑身是宝。●回归自然模拟自然涞源高山草甸空中花园李占峰摄2019年6月13日,易县西南部的深山区坡仓乡宝石村。如果不是荣乌高速穿山架桥而过,这个夹在白石山、狼牙山和易水湖景区中间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很难有外人光顾。国臣中药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国臣每天都会在村里几千亩的野山坡上巡视。
这是太行山区里最普通不过的山地。地势稍缓的山地丘陵上,栗子树、核桃树、椿树三三两两并不成规模,不知名的灌木杂草丛生。
不明就里的人们,不知道许国臣在“野地”里巡视什么。“关键就在这个‘野’字上。”许国臣扶起一株与野草无异的植物,“这是我们按照仿野生的种植模式培育的知母。
”知母有很多别名,“羊胡子根”无疑最为传神:知母花序长20—40厘米,2—6朵小花成簇散生在花序轴上。远远望去,确实像不知名的野草一般。
知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现代研究表明,知母的化学成分以皂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
知母最喜欢生于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砂质壤土的山坡地带,河北易县、涞源就具备这些条件,因此知母品质为全国之首,业内称为“西陵知母”。做了20多年药材生意的许国臣注意到,随着需求量增加,大面积采挖野生知母导致野生资源量锐减和生态环境破坏。易县当地真正的野生知母分布已经不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之而来的,是栽培知母的大量出现。
河北安国、安徽省亳州形成了中国知名的两个种植基地。驼梁亚高山草甸驼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许国臣本打算加入知母种植的大军,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马春英教授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路——仿野生种植。
许国臣听从建议,在宝石村的山地中,使用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两种方式种植知母。“仿野生环境,就是选择在与野生知母生长环境相仿的山坡上,对环境进行简单的整地,不做其他干预。
”马春英说,给知母营造仿野生环境,核心目的是还原“西陵知母”的道地性。为提高产量,早期栽培知母在大田内多使用化肥农药,影响了其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对于传统中医药理念而言,这类知母的道地性大打折扣。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种地域性,或体现在药材对于特定产区的独特依赖性;或体现为其产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为他处所不及。
马春英对采用仿野生方式种植的知母进行过分析,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知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能达到《中国药典》要求,可以作为“西陵知母”药用。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地方——人类的干预并非万能,总有力不能及之处,兜兜转转之后,人们重新对“自然”这个概念重视起来。2018年8月7日,御道口牧场后台子生产队。
“这是整个御道口最后的几块退化严重天然草地,放眼望去,是不是像大地的‘牛皮癣’一样。”时任承德市草原监理监测站站长于清军小心翼翼地绕过脚下的草,在一块白沙地旁蹲了下来,伸手抓了一把沙子,细小的沙粒从指缝中溜出来。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域。
自1982年至2000年,当地流沙从110片增加到150片,沙化、半沙化面积从3.3万亩增加到46.1万亩,土壤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5年以来,国家和省将御道口牧场列入了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对相继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禁牧舍饲、草原生态补奖等生态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御道口开始大规模草原生态建设。
于清军眼前这一片沙地,属于严重沙化地带,也是沙化治理的典型区域。记者注意到,对付这样的流沙,科技人员采用草方格进行网格固沙综合治理。
这些草方格其实隐藏着不少门道。一个16平方米的草方格,被设计成了三个小层次:最外层,与常见草方格使用废弃的麦草、稻草不同,御道口用当地最常见的榛柴或树枝做外围的方格沙障;第二层,距榛柴或树枝20厘米处栽植柠条,柠条间距为20厘米;最里层,采取撒播或条播的方式混播适宜沙地的牧草种子,这些种子经过挑选和搭配,并不是单一草种。“这样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还原草地自然的状态。
”于清军介绍,草方格发育完成后,榛柴沙障自然腐烂,柠条成长为灌木层,内部各种草种混生,这是天然灌草丛的自然形态。一个细节是,在御道口,人们还用上了生物膜降解技术。“治沙过程中,有些全裸沙地需要对草方格覆膜。
传统使用的地膜降解能力差。草地还没恢复,可能又形成新的污染,这是不科学的。
”于清军解释,在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专家指导下,当地开展的可降解生物膜覆盖试验和益生菌改良土壤试验获得成功,出苗率和壮苗效果显著。千年秀林游客在千年秀林前合影留念记者田明赵海江摄2019年6月10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
放眼望去,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张亮带着记者来到林区秀林驿站东侧的一块林地。未建城、先种绿。
2017年11月,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在这里种下第一棵树。但眼前这片林地却让记者有些迷惑——各色的树种、参差不齐的高度、灌木和杂草丛生——这与记者印象里整齐划一、根壮苗齐的造林地块相去甚远。“新区建设的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张亮说,“我们所见到的这种近自然状态,正是千年秀林追求的状态。
”什么是“近自然林”?张亮现场指点解说:最高层,一棵树龄超过十年、树高20米以上的栓皮栎是主角,它与银杏、油松构建出了整片林地的骨架;向下,五角枫、元宝枫形成第二个层次,胡枝子圆润的枝叶与棱角分明的枫叶相互呼应;再向下,野牛草粗犷生长,不知名的野草也无人干预,自由生长在林下空地。张亮介绍说,打造这样一种接近自然状态的林子,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尝试,完全打破了传统植树造林的规程。
比如传统造林讲究树苗连线成片,可在千年秀林,每三棵树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更为重要的一环,在于树种的选择。”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生态事业部负责人董增巨介绍,从规划之初,雄安新区就组织国内知名的林业专家,集中研讨新区植树造林的主导树种。“雄安新区本地土壤偏盐碱,原来的优势树种以杨树为主,比例占到95%,树种相对单调。
”董增巨介绍,“千年秀林”的树种选择顺应自然,尊重苗木自然本性和生长规律,主要考虑引进同纬度、立地条件近似,适应雄安水热、土壤环境的树种。“经过多轮论证,长寿、珍贵、乡土树种银杏、栎树、国槐、松树、柏树等被挑选出来。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栎树作为河北乡土树种,在实验林内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性,应该可以成为千年秀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张亮说,为了把栎树这个古老乡土树种“请”回“千年秀林”,国内外的专家们,做了大量严谨的调查和论证。栎类即柞树、橡树,包括5个属约120个种,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
木材材质坚硬,供制造车船、农具、地板、室内装饰等用材;栓皮栎的树皮为制造软木的原料;有些种类的树叶可饲柞蚕;种子富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家畜饲料,加工后也可供工业用或食用;壳斗、树皮富含鞣质,可提取栲胶;朽木可培养香菇、木耳。河北相关文献记载和自然遗存表明,栎树曾经是河北平原和山区的优势树种,在参与“千年秀林”树种选择的专家论证时,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对栎树寄予很高期望。2018年4月,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HeinrichSpiecker、许中旗和一批专家学者,从雄安新区出发,按照栎树可能分布的地域追溯而上,直来到易县深山中。
70多岁的HeinrichSpiecker教授高高瘦瘦,以治学严谨闻名,他认为,既然推测雄安新区所在的平原地区曾经存在大量栎树,那么与雄安临近的太行山山区,一定会有栎林的存在。一行人几经寻找,果然在山中发现了一片保存完好的栎树林。这片栎林位于当地一座庙宇旁边。
山民的传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砍伐庙宇及坟茔间的树木,这客观上也让这块栎林得以保留下来。许中旗注意到,这片栎林与常见的灌木状栎树丛长势截然不同,树干匀称笔直,应该是一片天然次生林。
这一现实依据,为栎树回归“千年秀林”提供了佐证。2019年6月10日,雄安新区安新老河头镇。
“千年秀林”6号地块试验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栎树苗长势可爱。董增巨介绍,栎树秋后落籽开始萌发,冬季向下扎根,生长缓慢,一年大概能长十厘米左右。
从试验情况看,栎树籽播表现良好。幼苗在苗圃长到一定阶段,通过间苗留下优质壮苗,适时移栽到宜林地块。按照他们的设计,以栎树为中心的林片将形成三个同心圆状搭配,中间是栎树,第二圈混交五角枫、栾树、国槐等,第三圈再植栎树。“栎树的回归,虽然只是‘千年秀林’的一次尝试,但这其实是林业回归自然的理念的又一次实践。
”许中旗说。在他看来,近自然育林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森林经营活动应努力构建接近自然的森林结构,不能造成森林自然结构的破坏。因为,破坏了森林的自然结构,也就破坏了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规律。
近自然育林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选择乡土树种或至少是适应立地条件的引进树种。乡土树种是经过若干年激烈竞争、淘汰、选择遗留下来的地域适宜树种,表现出对地域的气候、土壤条件的极强适应性。把乡土树种作为森林的主要培育对象,就保证了森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物种关系而导致的森林退化。
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越有利于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这是人类与原生植被相处几千年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许中旗说,“人与森林、草原互动的最优状态最终归结为四个字——回归自然。
”(采访/记者袁伟华朱艳冰陈宝云郭东执笔/记者袁伟华朱艳冰)。
本文关键词: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华体育hth官网登录,华体会hth·(体育),hth官网app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www.carbon-fever.com